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今天,我们看到了腾讯公益背后的“凝聚力”

19865 人参与  2019年05月17日 14:37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公益就是捐钱捐物,慈善就是同情怜悯——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某地发生地震时,如果能够飞快地将全国人民的捐赠钱款转到受灾者手里,算不算公益?通过AI计算机视觉技术来“看X光透视片”缓解中国医生严重不足的现状,让人们得到及时救治,算不算公益?未来通过远程医疗做成心脏病手术,让无数贫穷患者不用千里迢迢奔赴北上广就医,算不算公益?

  

.jpg


  如果能够通过视频技术让其他省市、山区的孩子得到同清华、北大同样的教育机会,算不算公益?甚至,这一技术让中国的学子不再受制于优秀老师的匮乏进而消灭了学区房,又算不算一件大大的公益?

  再来看,前不久巴黎圣母院大火中,巴黎消防员在大疆无人机的帮助下,正确利用了所掌握的资源拯救了圣母院的主体结构,为人类保留了这个伟大的建筑,又算不算一件对公众有益的事?如果这个不算,那么通过无人机在世界第高峰上找到一位失踪的岁登山者并帮助他生还算不算?

  是的,真正的慈善未必都是捐钱捐物,“爱心”往往会隐藏在这些通过科技来解决各种问题的瞬间——公益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公众有益的事。互联网界对此早有醒悟,“科技向善”是近两年被科技界广为提倡的一种慈善理念。

  月日,一场围绕如何通过科技让人类更好地生活的峰会在广州召开。

  在此次峰会上,我们一方面能够看到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军者,在不断解决社会难题的探索中,首度提出科技的本源在于“人的善念”,倡导行业和社会“理性公益科技向善”,通过腾讯公益的理念和腾讯的产品实践,打造互联网+公益的“中国样本”;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过载、数据隐私、交流孤岛等问题在不断浮现……未来,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jpg


  作为姚基金创始人的姚明以神秘嘉宾的方式“空降”峰会

  科技是手段,善念是“源头”

  在马化腾的心里,“科技向善”是来源于人的善念,并且应该可以“激发更多的善念”,且它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造福人类大众,公益则可以说是科技向善的直观场景。

  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理解:其实公益和科技本是同根同源的,科技力代表人类智慧,而公益心则代表人类内心的向善底色——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是看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换句话说,公益的核心思想就是唤醒良知,唤醒善良。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公益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切入口,科技是解决问题的最强有力工具,两者应该不断融合。

  而“科技向善”与“公益”的关系也有共通点,就是“以人为本”的共鸣。公益是“科技向善”的注脚和场景,有助于方法科技向善的“善”。公益是科技的软约束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为“科技向善”带来更多可能性。

  这里,应该明确一点,爱心的多少与捐款的大小没有关系,与能力大小也没有关系:雪中送炭,哪怕一块碳也是宝贵的,斗米恩,哪怕只有半斗米,也是善念。

  但是,能做多少善事、多大的善事,影响多少人参与到做善事的队伍中来,却与能力有关。腾讯选择了用“一切”自己能有的能力去做善事:

  因此我们看到,首先腾讯去打通了中国亿用户的连接通道后,将这种社交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公益与用户无缝连接,让信息流、资金流得以快速流转,让所有想参与某个慈善项目的人可以立刻参与;

  接着,腾讯又在千方百计让人们“放心地”捐助,为了打消所有“善心人”的顾虑,腾讯公益建立了项目审查、跟踪、反馈等制度——在中国公益经历了多年信任缺失后,平台的这一举动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慈善的热情。在杨姐看来,用技术来让人们对慈善重建信任,是腾讯对中国公益做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再后来,他们又试图提供各种不用付出太多金钱就可以参与慈善的机会,例如捐步数,其意义并不在于你捐多少,而是在于让“善念”可以成为一个人日常的思维。

  做到这些腾讯还不满意,他们又在试图“撬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让个人出力,让企业出钱。腾讯对公益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个体未必有很多财富去做慈善,但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事业。

  慈善方法论

  纵观腾讯在公益上的历史思路,有两大模式和“理性公益”三大方法论:

  第一,“社交”公益——新的公益方式。

  例如“月捐”,倡导爱心网友每人每月元的小额捐款,点滴汇聚,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乐捐”,公益项目自助平台,包含发起、捐赠、互动与监督一站式公益服务。“一起捐”,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全新募款模式。用户可定制自己的公益任务,发挥才能魅力,在朋友圈完成劝募。

  第二,亲自参与,化“善事”为行为。

  这是最值得慈善行业学习的一点,这个逻辑让慈善并不停留在捐钱捐物这样的平常做法上,而是化形式为“行动”,让人们参与其中,让慈善“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里”,在某种意义上,捐钱捐物是短暂的行为,而参与其中,是让慈善的意识融入每个人的血液。

  

.jpg


  例如腾讯坚持了好几年“益行家”活动(即运动捐步),还曾经搞过非常令人感动的“盲胞读书”。

  特别有意思的是,年益行家联合手Q阅读发起的“小时读书”公益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手机QQ用户登陆QQ读书,每次读书满分钟就可以向“特困大学生助学”项目捐赠一次,每人总计捐赠小时读书时间,即可向特困大学生捐赠善款,助其完成学业。

  还有不得不说的微信支付,他们和微信公益联合上线过一个“捐公益币”功能,在公益日前,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时,即可收到一份“公益币”。这个活动可以让用户参与到像移动支付一样便捷的“指尖公益”中。

  第三,理性公益。

  理性公益是另一个令人对腾讯公益心生尊敬的地方——所有的慈善机构、平台其实都是希望捐助越多越好,但腾讯公益却反而提出“别急,等等,再想想”,它弹出来的“冷静器”会再次跟捐赠者确认立项时间、执行效果、财务披露和项目进展等等环节。

  “冷静器”并非是“拦着用户不让捐款”,反而是腾讯对每一个参与慈善用户的“爱护”。为了避免这些有爱心的人因为没看清条款、项目等等情况而在将来产生误解导致因“伤心”而流失。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认为:理性首先来自于思考,理性还需要慈善组织以及互联网公益平台做好自身的制度建设。

  “仅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一事的付出,却难以持久;如果技术并非用于‘向善’的事业,其负面影响会被加速放大。”陈说。

  陈一丹还特别强调:“数字时代公益发展需要理性”——真正的理性公益需要在思考和平台做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引导捐赠者抛弃施舍心态,在有限的现实条件与道德要求间找到平衡,让人们理解与尊重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律和逻辑,让善意结出善果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13231.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