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体运营 » 正文

“应急优化”、“形式优化”、“过度优化”,这样的成本优化不是真优化

15915 人参与  2019年08月05日 17:02  分类 : 新媒体运营  评论

  成本优化,必须坚持的三大思维

  

.jpg


  在设计优化的发展历史上,从年到年,是房地产设计优化发展最为迅猛的年,也是几起几落,房子好卖了设计优化搁置一旁,不幸逢经济危机、限购限贷限价等不利事件时,“做优化”、“降成本”的培训一课难求、各种优化协调会议源源不断......。

  类似这种平时没有优化意识而临时抱佛脚“求及时雨”的做法导致产生“优化就是为了砍成本”的片面认识,也导致了类似年因甲方优化而发生地下室顶板垮塌这样的极端事件的产生,这让整个优化行业饱受诟病,甚至成为一部分专业人士抵制优化的依据。分析这些失败的优化案例,或半途而废的、或优而不优、或因小失大、或顾此失彼,无一例外的是没有建立正确的、系统的优化思维,均不能称之为专业的优化。

  任何管理性工作均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成本优化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管理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性的优化思维至少包括以下三项:功能适配思维、替代性思维、方案比选思维。

  ①

  丨功能适配思维丨

  ▾

  成本控制做得好的企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功能控制做得好。

  尹贻林教授在其著作《工程价款管理》中写到——为项目增值的基本形式就是设计优化,设计优化的基本工具就是价值工程。而价值工程的基本要素就是价值、功能、成本。盲目的、没有调研和分析的设计要求会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功能过剩,二是功能不足。因而,功能适配思维的主要工作是砍过剩、补不足。功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与建设工程全寿命期价值相吻合,与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相吻合,把建筑设计中的过剩功能去掉,就能直接砍掉一大块的无效的成本;功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不符合市场定位、不符合客户需求的功能越少越好,把建筑设计中的缺失功能补足,就能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价值,提高销售溢价,从而间接地降低成本。例如本书中案例通过优化设计剔除了对建筑使用功能作用不大的某些工艺做法,将节省的成本增加到能提高客户使用功能和满意度的地方。

  功能优化,是成本优化的前提。事前进行充分的客户需求调研、功能分析;事中,严格控制额外的、多余的、过剩的功能要求;事后,全面地进行功能管理复盘。全过程的建设工程功能管理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功能适配思维和促进功能设计优化,从而实现成本优化。

  同时,也在注意到功能不能多余,更不能减低或缺失,任何单一的抠钢筋、减混凝土等措施的省钱优化都可能走入“形式优化”、“过度优化”的误区,反而给建设工程造成不挽回的损失。

  ②

  丨替代性思维丨

  ▾

  替代性思维,是价值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是成本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基本特征是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材料或工艺的替代。

  年左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L.D.迈尔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提出了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概念,实现了同功能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替代,进而发展成在保证产品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就是价值工程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替代性思维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列出来问题的主要元素,尝试用其他的元素替换问题中的某一个元素,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本书中案例中但凡有多方案比选的均是基于替代性思维,相同的功能,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只要我们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工艺、材料,不只这一个,那么就会有可替代方案,就会有方案比选,这是成本优化的前提。例如当下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高,原因之一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成本摊销较高,那么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是否一定是工厂生产呢?答案是不一定。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多个评价标准和技术标准中,均是这样表述“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因而,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可以有替代方案,即游牧式构件厂,因地制宜地建设在建设工程项目的附近,即可大幅降低工厂建设成本、构件运输成本、提高构件生产的灵活性(可以生产大型构件,不再受运输道路的限制)、提高生产和安装效率、降低了税务成本。例如由中天五建承建的万科·东方传奇项目即是就近建立了游牧式构件厂,取得了质量、进度、成本等多赢的综合效益。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钢模具上,预制构件的模具成本高昂,是不是一定就要用钢模具呢?答案也是不一定,对于复模率低的构件,可以考虑用传统的木模具生产。

  对此,郭学明先生指出:要做成本优化,首先是要破除心理定势和经验定势,才会有可供选择的第二替代方案、第三替代方案,才能进行后面的方案分析,才能进行成本配置的优中选优。优秀的方案一定是破除了心理定势,对习惯的做法进行重新审视、判断、分析和比较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因循守旧的结果。

  ③

  丨方案比选思维丨

  ▾

  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

  从本书个优化案例的统计分析来看,%的优化案例之所以能有被优化的机会、能优化节省上百万、上千万的建设工程成本,其背后的管理原因是没有做方案比选。

  为什么没有做方案比选?任务重、时间紧等,这些在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极为普遍,但这是客观原因。例如本书中案例,一个快速推进项目,基坑设计中直接按最安全的方案进行设计,所有部位都是一个设计方案,最终优化降低成本达%。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即在面对设计任务,往往固守自己熟悉的结构体系、结构方案,或者按惯例在接收到建筑设计方案后才开始结构设计,靠第一感觉,产生了思维定势、心理定势、经验定势,上一个项目是这样做,一直就这么做,拿来就用,不做方案比较,没有比较意识。又例如本书中案例,年在上海广为流行和大量套用的仙霞型高层住宅,如果继续套用、不做方案比选,就不会删掉了许多剪力墙,混凝土、钢筋量就不会减少%以上,更不会获得舒适、灵活的空间使用效果。

  年月日,我国开始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后,这几年在建筑的设计环节就出现了很多旧的设计方法和管理习惯不适应装配式建筑的情况从而延伸出装配式建筑的专项设计优化。例如《建设工程成本优化》书中案例,在传统的现浇结构方式下,为方便现场施工,一般将楼梯设计成板式楼梯而少用梁式楼梯,而在装配式建筑中,生产的工厂化弱化了梁式楼梯的施工难度,板式楼梯的优点不再明显,反而板式楼梯的弱点放大,板式楼梯相对更笨重(重%左右),如果不采取减重措施将可能导致塔吊的规格提高一个等级,直接增加成本。这样的例子还有结构设计优化,在传统现浇结构中通过精细化的构件设计,同一楼层、不同部位的楼板,不同的厚度、不同的配筋,会取得较经济的结构设计指标;但是在装配式建筑中,这样的精细化设计会导致标准化设计的程度较低,反而增加构件生产和安装成本。在建造方式的改变之下,我们很多的固有思维方式、经验做法都必须随之改变,唯有坚持方案比选,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发挥专业价值的根本途径。

  丨总结丨

  ▾

  做好成本优化,需要从大局着眼,从源头着手。做好成本优化,需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来做整体的优化,整体的优化就是大成本、大运营目标下的优化。系统性的做成本优化,最大的作用是能避免因小失大、能避免顾此失彼,能做到算大帐、算总帐,做到真的优化。系统地做成本优化至少需要有功能适配思维、方案比选思维、替代性思维这三大思维。

  功能优化,是成本优化的前提,功能优化的主要工作是砍过剩、补不足。只有首先建立功能适配思维,促进功能设计优化,自然而然会实现成本优化。替代性思维是方案比选、成本优化的前提,只要我们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工艺、材料,不只这一个,那么就会有可替代方案,就会有方案比选,就有成本配置方案的优中取优。

  如果把优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项为降低成本的应急工作,就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形式优化、过度优化的风险。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15009.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