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ChatGPT的四类刑事风险:不止于你想象,不知道后果大到想哭!


大家好,这个标题是ChatGPT自己写的,夸张到都没敢用完整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ChatGPT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之一,其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然而,随着ChatGP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相应的风险也要引起关注。




1.ChatGPT账号代注册黑灰产

ChatGPT服务尚未对境内用户开放注册和使用,为使用ChatGPT非法提供和使用VPN跨境服务,可能会涉及违法犯罪。


此外,ChatGPT账号注册需使用境外手机号接收验证码,在此环节需要注意遵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使用批量接码设备、软件。

值得关注的是,ChatGPT账号的交互内容会被记录并可查阅,购买、租用共享ChatGPT账号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泄露,需要谨慎处理。

2.利用ChatGPT实施违法犯罪

使用ChatGPT技术实施违法犯罪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生成犯罪脚本、虚假信息的网络钓鱼和欺诈活动,以及生成恶意代码等行为可能会对用户设备和数据造成损害,侵犯他人的版权和著作权。


因此,在使用ChatGPT技术时应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得进行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公众也要注意识别相关信息,如近期流传的“3月1日起,杭州市政府将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这段文字出自ChatGPT,而不是权威发布,警方已介入调查。

3.类ChatGPT技术开发主体

由于上述技术可能用于实施违法犯罪,类ChatGPT技术的开发也存在风险。技术开发主体需要遵守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并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此外,相关开发主体要持续关注监管政策,挑战监管部门权威、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等行为,也可能涉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犯罪。

4.利用ChatGPT概念实施犯罪

除此之外,提示关注利用ChatGPT概念实施的犯罪行为。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因其潜力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不法分子可能会打着投资ChatGPT产业的旗号吸收资金,炒作ChatGPT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犯罪分子利用ChatGPT技术研发虚假的投资项目,诱骗广大投资者,从而获取非法利益。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更损害了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形象和发展。

面对ChatGPT技术和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公众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ChatGPT技术和应用的认知。在使用ChatGPT服务时,应当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泄露个人隐私;同时,也应当警惕不法分子利用ChatGPT概念实施的犯罪行为,不轻易相信虚假的投资项目和诱人的承诺

(以上观点得到谢澍、翁音韵指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