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猎取特稿题材的过程就如激流淘金,蹲了半天也可能一无所获

43109 人参与  2018年02月05日 13:00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1.jpg

一、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特稿

那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特稿?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事情,由于真实性的限制,意境和审美的高门槛,猎取特稿题材的过程就如激流淘金,蹲了半天也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你翻阅不同媒体的内部资料,标准更繁杂得惊人。

事实上,它们都有相似的指向。即:

1.从叙事学角度审视故事的质地。包括情节的复杂度、冲突的激烈与否、人物形象的丰满度、可选择的叙述方法等。通俗地说,就是故事好不好看,带不带劲儿?

2.故事背后是否指向一些公共性问题?特稿的基础是故事,但不是所有故事都能成为特稿。明星婚变再精彩绝伦,也只会是猎奇的宠儿。因为它没有公共性,也就是没有足够广的群体关联和公共利益影响。什么是公共性问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恶性犯罪、城乡二元差异等等皆是。更形象地说,特稿故事应该是“花瓶状”,入口很窄,一旦进入,内里将足够辽阔。这也是特稿为什么反对宏大叙事的原因之一。

3.是否折射一些终极意义?即在故事和问题以外,能否抵达更具哲学色彩、相对永恒的层面。例如人性、正义、伦理、价值观、文明冲突、人类命运等。通过这三点的锚定,一个具有特稿潜力的题材就基本锁定了。多说一句,第三点的“意义”为可选项。一篇故事精彩、猛攻问题的特稿依然难得,“调查特稿”便是。 

二、真诚和换位思考

主题确立艰难而值得欣喜,就像一个登山者走出密林看见远处阿尔卑斯山的雪顶一样。

你也可以将其统称为“理解力”。“猛料”难继,事实趋同,各特稿编辑部的“护城河”也向理解力层面后移,包括解析一个事件的视角、方法论、逻辑工具、实现路径以及更后期的叙事方式等,它们是一个特稿团队整体竞争力的所在。

深刻理解一个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后,逻辑优势就建立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时间和运气。在出发前,特稿记者通常会阅读上10万至30万字不等的材料,以确保对事件及其背景最大程度的通晓。还有做采访清单,我曾见过列出100多个问题的同行。采访如破案,得把地毯上的头发丝儿都考虑到。

对采访对象来说,只是多了一个问东问西、连米缸上的花纹都不放过的神经质家伙,忍忍就完了。但对记者来说,则是需要八面玲珑、处处煎熬的一段,因为必须在大脑高速运转的同时,经受住海量信息的冲刷,此外还要应对突发情况和照顾对方的情绪。任何一种意外都可能无法挽回,好比你百转千回,却怎么也想不到栽在对方的口音上。

极度愉悦的时刻也是有的。如果遇上一个极好的采访对象和电影般的情节,那是大聊三天三夜也不够,直至你的多巴胺被掏空,身体因虚脱而发抖。2011年我采访伊力亚,以及2012年到缅甸采访时均曾体验。

          采访的操作极其复杂,本质上是一场沟通策略和心理大混战。只要新的对话仍在发生,就没有人敢说能穷尽一切技巧。对此我有两个最基本的建议:真诚和换位思考。尤其是后者,除了官员和公共利益相关者,没有人有义务接受你的采访,与你合作必定有所求,哪怕虚荣、发泄倾诉欲也是。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有应对方案才有正确的可能。 

三、给读者提供琳琅满目的“料”

采访是需要追问的,因为采访对象的一次性回答往往不能满足记者追究真相的需求。记者一定要以拿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为止,或者是到了采访不可能再深入的地步为止。但是,在追问中要掌握一些原则:

一、不要满足于采访对象浮于表面的概括性的叙述。要通过采访抓取故事、细节、引语、数字、观点,去抓取具体的资料,去抓取有个性的情节。为了把采访对象的谈话引入写作新闻所需要的具体的资料,引出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故事、细节,采访中,记者可以使用“何时”“何地”、“何人”这些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作为提问的关键的词,将采访对象的回忆和描述引入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景。

二、不要问太长的问题。问题越长,往往回答越短。过长的问题往往让采访对象难以抓住问题核心,甚至造成理解的偏差。在记者招待会上,过长的问题往往会遭到各方面的不快与冷遇。如果是复杂的问题,最好是分几个层面,将其划分为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一个个地进行组合式提问。

三、不要问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客观与公正不仅是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执行的原则,它是在新闻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采访提问时如果表现出倾向,采访对象会受到记者好恶的影响,从而难以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看法。

四、不要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采访的目的不是在采访对象面前炫耀你自己,而是要从采访对象那里了解你需要的信息。在采访对象面前卖弄你掌握的资料会对严重干扰采访的进程,采访对象可能会因此受到误导,也可能会因此不再提供客观的情况。

五、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保证采访对象思维的连贯性对于采访的流畅进行是重要的。不要总是打断采访对象的叙述,要保证采访对象叙述的连贯性。不得不打断采访对象或许只能出于下面的原因:关键问题不明,关键事实的验证,采访对象前后叙述发生矛盾,交谈中发现新的线索,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采访主题。在不得不打断采访对象的时候,也要找好时机。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2813.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