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红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听说我们又上热搜了》的文章,回应“老红书”商标被驳回:我还没有失败,商标还在复审中。

此外,小红书还透露,之所以会注册“老红书”商标是公司法务部在商标监测过程中,发现有第三方试图抢注多个模仿“小红书”的“老红书”商标。
检索中国商标网发现,今年6月,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老红书”商标,指定使用在“计算机软件(已录制);手机”等第9类上,目前商标状态为“驳回复审中”。

早前,小红书申请老红书商标的消息也曾登上微博热搜,众网友在线抬杠,直接发问:“为啥?他打算过两年改名老红书吗?”
事实上,小红书注册“老红书”商标并不意味着改名,而是一种防御性注册的商标保护战略,不给其他商家品牌碰瓷的机会。

据查,2020年11月9日,北京某公司已在多个类别上申请注册“老红书”商标,目前部分商标在异议中,部分商标已被驳回。


为了“堵”住商标抢注这个口子,小红书前前后后申请了数百件“奇奇怪怪”的商标。
截至目前,小红书公司共申请了853件商标,除核心商标外,还申请了包括“小白书”、“小蓝书”、“小橘书”等防御商标,大概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颜色的书都来了一本!

2019年7月,小红书针对“书”的谐音字又申请了一系列商标,比如“小红塾”、“小红淑”、“小红叔”、“小红术”、“小红黍”等等。

2020年6月,小红书再申请“老红书”商标,此次商标策略是从改“小”字入手,申请一批类似“老红书”、“中红书”商标。
小红书的商标申请行为,并不是单纯地博人眼球吸引大众注意力,而是从企业的商业布局出发,维护自身利益。

据第三方平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小红书月活用户约1.6亿,用户数量呈高速增长,小红书背后庞大的消费市场日益凸显,其未来商业价值不可预估。
前两天,小红书又获得新一轮投资,投后估值超200亿美金。有用户基础,有平台优势,又背靠阿里、腾讯这两棵大树,小红书未来的路很难不好走。

但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商标保驾护航,这也是小红书近几年采取“见缝插针”式商标注册策略的重要原因。
大企业为保护核心商标不受侵扰注册大批“搞笑”商标极为常见,如小米的“大米”、“黑米”等粮食系列商标,老干妈的“老千妈”、“老姨妈”等家族商标,海底捞的“池底捞”、“三每底手劳”等天下捞商标。

小红书申请“老红书”商标看上去“搞笑”,背后所牵扯的却是真金白银、品牌商誉、企业发展的较量。
小红书在行业内已拥有一席之地,如果因为商标防御不严密,导致其他公司申请注册一个“小蓝书”、“小蓝树”商标,势必会对小红书的品牌造成影响。
所以,小红书监测到商标被抢注,第一时间对抢注商标提异议申请,同时着手对“老红书”商标申请工作,以免后续再被抢注,这种商标保护意识值得学习。

对企业来说,要全面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防止他人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既要赶早也要赶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还能给企业预留“商标空间”,方便企业未来拓展业务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