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常会遇到那些长期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闲置物品,这些东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贱卖处理”给废品商贩又有些心疼。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在闲置平台上发挥“剩余价值”,但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多,人们已经不再拘泥于类似闲鱼、转转等二手网络平台,而是出现了不少以社区甚至小区为单位的闲置物品交易微信群。
最近,家住德城区的不少居民发现,自家楼道里贴出了一封写有“闲置物品转让共享群”的广告,并附有群主的微信二维码。广告内容为:“为方便业主邻居们在群内转让家里的闲置用品,把自家不用的物品转让给那些有需要的业主,这样既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又不至于造成浪费,故创立此群……”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网上商议线下交易的“防诈”交易模式,已逐渐成为闲置二手商品交易的一种趋势。
社区“闲置物品转让群”悄然兴起
“你好,我是豆豆,是这个闲置公益群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宝妈。这个公益活动是为了帮助街坊邻里不浪费东西,家里的闲置物品可以在群里送给或者出售给有需要的邻居,没有任何费用。”元旦假期,记者通过扫码,主动添加了某“闲置物品转让共享群”群主的微信。
该群的群主豆豆介绍,这是一个纯公益的微信群,主要是为大家提供置换闲置物品的平台。豆豆称,自己是一位宝妈,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用品和玩具逐渐淘汰,放在家里用不到,扔了又可惜,送人又担心别人会介意。以前她看到网上有人这样做,所以就想自己也建个群,半卖半送地把闲置物品处理掉。
“仅半个月,群成员就突破了人,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同道中人’。”豆豆告诉记者,进群的多数是“宝妈”,大家会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分享孩子的日常穿搭,当然也少不了把闲置物品推销给新“宝妈”。
豆豆还介绍,闲置物品交易需要在群里发送照片、文字介绍以及价格,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双方私下协商进行验货并完成现场交易。由于都是附近的人,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购买物品的等待时间,还可以有效防止网络平台中二手物品欺诈的产生。目前,经过半个多月的运营,群里已经完成了多单交易,物品以母婴用品和儿童玩具为主。
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还能达到引流目的
豆豆真的只是做公益吗?记者发现,在豆豆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商品销售的广告,平均每天发十余条,虽然豆豆没有在群里发布售卖商品的消息,但不少居民都是先加她微信好友后才能进入群聊,因此有居民怀疑“闲置群”其实是微商拓展商业版图的新套路。
居民高女士加入“闲置群”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她认为,即便是微商为了拓展朋友圈,但“闲置群”也实实在在为居民带来了方便,只要像群主说的那样,群里禁止打广告,她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曾从事微商行业的人员。她介绍,通过“闲置群”引流是目前微商比较有效的引流方式之一,而且“闲置群”既可以让闲置物品变废为宝,又可以达到引流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如果居民不想看到群主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可以选择自行屏蔽,只是利用好“闲置群”即可。当记者打算再次查看豆豆的微信朋友圈时,发现她已关闭了记者的访问权限。
物品性能无法保障,需要居民自己鉴别
居民王女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早在照顾老大时,她就已经开始从网络上进行二手闲置物品置换了。“婴儿车是通过同城闲置微信群卖的,很多我家孩子淘汰下来的衣服是通过闲鱼卖出去的,儿童手表是也是通过闲置群买的……”对于自己的置换经历,王女士如数家珍。
王女士介绍,她也通过小区内的宣传单加入了微信群,由于经验丰富,她在第一时间就屏蔽了群主的微信朋友圈。“社区闲置群确实能够提高家中闲置物品的利用率,既节省了家庭空间也省去了网络卖二手物品的物流成本。这种通过扫宣传单上二维码的方式入群的人,一般都是附近的居民,可以通过买卖认识不少朋友,加深了邻里感情。”王女士说。
“虽然很多人都可以接受闲置物品交易,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闲置物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律师提醒,居民不是商品的生产者,无法确保产品的性能。双方的交易是以信任为基础,如果购买的物品有瑕疵,由此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其他纠纷,购买者很难取得证据。因此,居民在购买、置换物品时,应先对物品的性能、生产日期、安全性进行全面了解,再确定是否完成交易或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