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引流推广 » 正文

立人设的好处和坏处,如何打造自己的人设,像戏里的人物一样去思考,成功打造人设的方法

2706 人参与  2024年04月16日 16:35  分类 : 引流推广  评论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进入一个新环境,总会把自己身上的“标签”从头到尾更换一遍。十年前,我在上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工作。那时候,我给自己的标签是“职业化”、“自律”、“轻奢”和“冷峻”,这些标签很符合我当时工作的调性,也跟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同频共振。之后我来到北京,从事与戏剧创作有关的工作,于是,我更换了这些标签,将它们变成“梦想主义”、“浪漫”、“洒脱”和“幽默”。

这些标签,会让我产生一种极大的认同感,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信心。更能让我在新环境中很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全新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鹦鹉螺》杂志有一篇报道说:在学生考试之前,跟他们说,我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人——给学生贴上“诚实人”的标签,考试的作弊率就会显著下降。




可见,认同感的作用真的很强大。

事实上,用贴标签这种方式制造认同感,是一种早已被商界广泛利用的影响力工具。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很早就提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两种思维模式。你可能会提出,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很容易把人固化,让人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里无法成长。也可能会说,贴标签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如今自媒体时代的加速下,会无限强化认同感,造成党同伐异,不顾事实本质,只认同类的结果。

但是,对于已经从戏剧事创作六个年头的我来说,贴标签,是一种十分好用的增强个人风格,塑造个性化形象的工具。后来我从事自媒体写作,更是因熟练的使用人设定位而受益良多。

事实上,贴标签,在戏剧思维中被称作“人设”。

本文就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戏剧思维,打造人设,而不至于落入“固定思维”和“党同伐异”的怪圈:

  • l 什么是戏剧思维中的人物设定?

  • l 为什么要利用戏剧思维打造人设?

  • l 如何用戏剧思维建立自己的人设?




01

什么是戏剧思维中的人物设定?

提起人设,你会想起什么?

衣着、外貌?

行为、举止?

还是阴阳怪气的语气,飘忽不定的眼神?

当然,这些都可以算在人设之内,但人设真正的定义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定位”

请注意,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定位,而不是“眼中”的定位。我们可以通过外貌和衣着把自己定位在别人的眼中,通过行为举止让大家记住你,通过语气和眼神把自己的形象深刻在别人的脑海中。

但是,无论你给出多少信息,这都是表层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流。

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谁都无法判断。

可怕的是,这样的信息越多、越复杂、越凌乱,你的定位就会越模糊,越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对方想听到的,并不是这些信息,而是在这些信息中是否有能让他们感到信任的东西。

牛津赛德商学院的瑞秋·波茨曼说过:“信任就是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



人们为什么会跨过这座桥,愿意去信任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信息融入到戏剧中,也就是所谓的在戏剧思维指导下,创造人物设定。

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去一家公司面试,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面试官让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说了以下的话:“某某某,28岁,从某某大学毕业后,在影视公司工作五年,做过三部电视剧的项目策划,写过四五部电影剧本,以制片人的身份带队前往内蒙拍摄,做事认真负责,性格逗比,热爱运动,喜欢美食……”

这些没有太多关联的词组,虽然都是简单明了的“标签”,也都是事实,但却形成一种冰冷的语言阵列,它们之间毫无逻辑关系,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立体的观感,也无法告诉别人你到底是谁?更没法让别人产生信任。

如果用戏剧思维来处理这些“标签”,会产生另外一种效果。

了解了这位同事的过往经历之后,我帮他做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介绍:

“一年前,我带领剧组在内蒙古拍摄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我是影视制作专业出身,对制片流程相当熟悉,也有许多制片经验,所以很快就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自认为万无一失,并着手实施,大量的资金投入进来,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出发前,一个初出茅庐的制片助理向我提出了质疑,希望我重新制定日程规划。我当然不服气,一个刚入行的小子,怎么可能给我挑出错呢?直到我带队进入内蒙,拍摄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巨大的难题——天气。原来,那个向我提出质疑的小子,刚好是内蒙人,他对草原的天气情况十分了解,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后来,我就有了一个外号——“天气预报”,因为从那以后,我对天气会异常敏感,不管到哪里工作,都会找当地人详细的了解天气情况。这件事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再有把握的事儿,我都会听听别人的意见,哪怕这个人是刚入行一天的新人。”




同事将这个故事讲给面试官后,得到的反馈是“面试官笑了”。这说明,他得到了面试官的信任。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反映出的几层意义:

  • l 首先,28岁的他已经拥有独立制片的能力,并带队前往内蒙拍戏,这说明他的专业能力很强,并不是一个制片小白。

  • l 其次,从他的外号中可以看出,他所带领的团队气氛很好。

  • l 最后,他是一个能够积极吸取教训,并积极改正的人。

你看。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出完美的戏剧,能够把这些碎片化,没有逻辑的标签整合在一起,通过起承转合的故事规律,就能制造出一个十分生动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产生一种信任感。

这就是戏剧思维的力量。

说完了戏剧思维中的“人设”和普通“贴标签”的区别,接下来,我们说说为什么要利用戏剧思维来打造自媒体的人设。




02

为什么要利用戏剧思维打造人设?


戏剧故事讲述行为从人类历史的初期就已经开始,我们在山洞里生活的智人祖先,在几万年前就开始了戏剧故事的讲述这项历经万年的活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在戏剧故事的驯化下成为了故事生物,脑海中早已经储存了无数的人物和情节。

无论你遇到谁,都会不自觉的去给他“贴标签”,然后通过戏剧故事,把这些标签联系在一起,形成你对他的完整印象,事实上,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人建立联系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自媒体行业,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内容,更多的链接他人,链接世界。其实,自媒体的本质:就是利用内容,建立人与人的链接。

既然是人与人的链接,就缺少不了戏剧,缺少不了人设的打造。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从业者,你一定要知道,戏剧思维下的人设的打造,必须从最初就融入到你的每一篇文章。

不管你是御姐范,还是可爱萌,是精明世故,还是沉稳老练。你都要做到,让观众或者读者能够在读你文章第一句话,看到你视频的第一秒钟,就清楚的感受到你强烈的个人风格。

戏剧化人设的打造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行文,在选题上也应该有所突出。你的选题应该是符合你整个人的调性,符合你的审美和语言系统。




当然,自媒体从业者都知道“垂直领域”这个词,大家可能会把垂直领域和人设混为一谈,甚至会忘记自己的人设,只在一个领域之中锤炼知识。

其实,垂直领域深耕的是知识结构,越稳定,越能带来爆炸式的效果;但人设的建立却应该是动态的,就像戏剧中的人物需要成长我们的人设也需要成长。

喜欢戏剧的人都应该知道,戏剧中角色最打动人心的时候,就是他们身份翻转,打破标签的时刻,这一刻,被我们成为弧光时刻。

这种成长,需要跟你的读者、粉丝一起进行。体现在文章中,就是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态度和角度。这种变化,一定要让粉丝们了解,让大家看到,一个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你。这样打造出来的人设,才更加生动、立体,更能让粉丝感同身受。




以我为例。

我个人写新媒体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我的人设建立和知识系统建立两部分。其中,人设的建立,对我更加重要。

一年下来,我可能写了100篇关于讲戏剧的文章,输出了一个完整的戏剧思维模型。但是,相比而言,我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更重要。

而看到我的这种变化,体会我变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我每一次跟大家分享困难和纠结时,大家跟我一同战斗的经历。这一切,从整体上完成了一次人物的塑造。

并且让这个人物深入到粉丝内心,成为他们为止付出过心血的朋友。

因为,他们,也在戏剧中。

至于我现在的头条号,虽然粉丝数不多,但用心经营是我的核心工作。

除了日常更文,我还会将自己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犯的错误,或者自己在创作失误后的深刻反省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记得有一次,我发了一条“停更通知”,告诉大家因为创作质量问题,点击量一直不高,可能是大家不喜欢我的内容,所以决定停更反省。

结果,当时只有两百粉丝的我,获得了1.8万的点击,和许多点赞留言。

受宠若惊的同时,让我感受到,与大家一起成长的重要性。




03

如何用戏剧思维建立自己的人设?


美国著名公众演讲人和培训师安尼特·西蒙斯是将戏剧思维运用到商业领域的先行者,他出版的《故事思维》这本书中提到了多种经典戏剧模型,我从中总结出一套“人设打造法”,熟练掌握运用,便能成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人设系统。

第一步:搜集标签,告诉别人“我是谁”

我是谁?这是安尼特·西蒙斯首推的第一类戏剧模型,西蒙斯他在书中说“当你想影响一些人时,对方脑子里总是会最先冒出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啊?你只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能赢的对方的信任。”

其实这一步并不复杂,你首先需要掌握心理学上的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TheBigFive)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界公认的人格特质模型。

以下是一张完整的大五人格图表,根据上面给出的标签,选出你认为最符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选出适合你的人设标签,接下来就是发挥你创造力的时候,你需要用一个真实可靠的戏剧,将这些标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标准的戏剧模板。

信任感是自媒体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曾担任Uber公司领导力和战略部门高级副总裁的弗朗西斯·弗雷认为,信任有3个关键要素:真实性、逻辑严谨和同理心。

如果你感觉到对方很真实,对方的逻辑严谨或者对方在用同理心和你沟通,你就更有可能会相信地方。

所以,请记住,一定要讲亲身经历的戏剧,切忌为了强行将标签链接,而编造假戏剧。如果你觉得标签很难进入戏剧,只能说明,你的标签选择的不准确。




第二步:打碎标签,告诉大家“我将成为谁”

人天生有警惕心。西蒙斯说“在初次跟陌生人沟通的时候,他们最在意的不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在意你是否在骗他们。”

所以,不要隐藏你的目标,直白的告诉读者,你现在的标签只是暂时的你,而你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你,说出你的榜样,树立你的目标。

此处用的方法是罗伯特·麦基教授在《故事》里提到的“人物弧光”理论:人物要在他所属的戏剧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光,让我们看到,戏剧开始时的那个任务经历过一番宣布择战斗和高潮之后,来到故事结尾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人设在故事中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是观众最孜孜以求的看到的戏剧核心。如果在你的整个自媒体历程中,让读者见证你的变化,甚至参与到你变化的过程中。那么,你就赢得了他们的心。

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纸上写下你之前在大五人格里选择的标签的反义词,如果这些词是你希望成为的目标,那么就努力成为他吧。

精彩的人设需要变化,而变化最精彩的方式,就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转。




第三步:行动,告诉大家“我将如何改变”


只有承诺,没有行动,会丧失粉丝对你的信任。制订一套着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将其呈现到粉丝面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我们都知道,计划好制定,执行难。这里给大家介绍一套将戏剧思维植入其中的行动力工具——WOOP法。帮助大家高效的部署和执行计划。

W——wish,愿望

O——outcome,结果

O——obstacle,障碍

P——plan,计划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得先有一个愿望作为动力。就像每个戏剧的主人公都需要一个目标一样,你得把自己想象成戏剧人物,将自己的愿望公之于众,并信誓旦旦的宣誓自己要向着目标进发。这是让你没有回头的余地,将还未实现的目标公布,是一种倒逼机制,会让你定制懒惰,付出努力。

愿望毕竟有些虚无,比如你的愿望是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这种愿望根本没法确定终点,你可以一直追寻,但一直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所以,你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成为一个自媒体大V,影响至少一百万粉丝,达成这个目标,你就幸福了。好,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结果。

之后是障碍,这是戏剧最精彩的部分。我们看戏剧,看电影,看的就是冲突和障碍。所以,你需要明确行动过程中的每一个障碍,并将其与粉丝分享,寻求帮助。让粉丝充分感受到你遇到的困难,你们一起筹谋划策,对抗障碍,准备大干一场。

最后是计划,有了前面三个步骤,你的计划制定将更为高效和合理。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突破障碍的每一个阶段,都将心路历程分享出来。让粉丝成为你的剧中人,让粉丝和你一起突破,一起成长。




总结一下:

灵活的运用“戏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自媒体时代找准自己的人设,并通过带有“人物弧光”的发展型人设理论,让粉丝与我们一起成长,成为我们的剧中人。

建立人设,要掌握三种戏剧模型:我是谁?我将成为谁?我将如何改变?并运用行动力工具——WOOP法,让我们更高效的部署和执行计划。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227022.html

<< 上一篇 到底啦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