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职场通鉴:权谋家中总结的,一把手的四大原则!

21217 人参与  2018年04月20日 09:13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1.jpg

【出处】《资治通鉴》第169卷 陈纪3

【案例】北周武帝准备巡视学校,任命太傅燕国公于谨为掌管国家教化的“三老”。于谨上书坚决推辞,没有得到准许,仍旧赏赐他“延年杖”。戊午(二十五日),武帝驾临太学。于谨进门时,武帝在大门和屏风之间迎接他,于谨答谢还礼。官员在厅堂中间设下三老席,坐位朝南。太师宇文护走上台阶,摆了一张小桌子,于谨入席,而朝南倚着小桌子坐定。大司马豆卢宁走上台阶,把于谨脱下的鞋子放端正。武帝走上台阶,站在画有斧状图案的屏风前,面朝西。官员送上饮食,武帝跪着放好盛放调料的食器,挽起衣袖为于谨割肉,于谨吃完后,武帝亲自跪着送上盛酒的酒器请于谨漱口。官员撤去饮食器皿,武帝面朝北站着向于谨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于谨起身站在坐席后面,回答说:“木材经过墨线校正才能平直,帝王能听从规劝就是圣明。明理的帝王能虚心听取规劝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这样天下就能安定。”又说:“即使失去食物和军队,也不能失去信用;希望陛下不要失去信用。”又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那么做好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多,做坏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少。”还说:“言论和行为,是立身的根本,希望陛下三思以后再说话,九次考虑以后再行动,不要发生过错。天子有了过错,正象日食和月食那样,没有人不知道的,希望陛下一定要谨慎从事。”武帝再次拜谢表示听从,于谨答谢还礼。仪礼结束后武帝离开太学。

【解析】于谨是个文武双全具有牛人,军事和政治智慧,当时北周无人能及。在皇帝和众大臣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来尊重于谨,寻求做一把手的治国之道,尽管有政治作秀用来表达重视教化的目的,但是,于谨在这种正规宏达的场面下,也拿出了自己的掏心窝的话,提出了做一把手的四大原则,这对如何管理一个组织,做好最高管理者,有完备的指导意义:

1、善纳谏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作为一把手,从来都是把纳谏作为第一位的,能够广泛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个主要有三个目的,一个是不被下属蒙蔽,掌控所有信息,第二是,能够提升士人参政的积极性,第三是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过错,不走歪路,保证大方向不处错误。

2、必守信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他们(指下属)他人所犯的种种过错,如无能、无知、不可靠货不礼貌等,但是无法原谅领导者缺乏诚信。”什么错都可以犯,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一把手,必须一言九鼎,君无戏言。这本质是给下属稳定的可期待感。商鞅改革也是从徙木立信开始的。

3、明赏罚

荀子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奖罚就是权力根源所在。就是能够鼓励人做更多的好事,受到正向的激励,而做错的人都能够得到处罚,禁止奸邪之心。如果奖罚不明,就会让不干活的人上位,这就打击了干活人的积极性,接下来谁还会做贡献?

4、慎言行

所有人都盯着领导的言行,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言语都有可能受到无限的解读,被认为是传递出潜在的信号。而一旦有了错误,会更加放大被人指责,从而丧失威信。这些细微的言行更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被人揣测,从而蒙蔽领导。所以,要三思而言,九虑而行。

关于管理学或是领导学的书很多,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原则和观点,其实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就是上述的四大原则,这是领导的根本原则,只有把握这些要点,不管你是什么样品质的人,都会是个好领导。这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曹操不是好人,但是手下却人才济济的核心原因。


本文链接:http://www.woshiqian.com/post/3960.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