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这种勤奋往往是廉价的,收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29191 人参与  2018年05月06日 14:13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很多人都认为每天工作15个小时,天天熬夜等着看凌晨的日出就叫勤奋了。

其实不然,如果说讲战略的勤奋是最高层次的勤奋,讲方法论的勤奋是第二层次的勤奋,那拼体力的勤奋就是最低层次的勤奋。

这种勤奋往往是廉价的,收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最近丙哥约我吃饭,要跟我聊聊他最新的创业点子。

刚收到丙哥微信的时候,我就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听过那么多创业想法,我下意识的预料到丙哥想要干什么了。

果然……我屁股没坐到凳子上,丙哥就兴致勃勃的告诉我:我准备辞职,拿一半身家开个饭馆!

丙哥阐述了他的创业想法:小饭馆成本低,但是如果做得好,哪怕店面位置不太好,来吃的人也很多。

如果还能卖点奶茶之类高利润的饮料,一定能够Z大钱。

如果只看丙哥眼里的绿光,你都会觉得他已经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了。

他还给我举了网上疯传的北京西翠路口一位专卖猪蹄的老大爷的例子。

“你看如果我也能研究出一款爆品,那我也能像这个老爷子一样,做多少也不够卖,我肯定能发财的。”

如果说是小事,我肯定不会驳了丙哥的面子,但是既然丙哥决定半个身家砸进去创业,我这个做兄弟的既然知道开饭馆是个巨坑,那我硬着头皮也得泼一下冷水: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的认知只有这种程度,那餐馆必败无疑。

辞职和拿一半身家创业的勇气固然可敬,但是这种努力是低层次的,只付出时间精力,却对行业和专业一无所知,崩盘是必然的。

5.jpg



—— 01 ——

单纯拼体力的勤奋

一说创业就想开饭店

努力工作的人已经比那些懒懒散散的人强多了,但是努力也是分高低的,最低层次的努力就是:不动脑子,只甩膀子。

绝大多数人受限于经验、认知、见识,在付出体力之前,往往对人生、职业生涯,哪怕是工作方法都缺乏规划。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都有这种现象,互联网方向的创业往往就是做社交、做电商、做游戏,再之前一窝蜂做搜索。

实体创业的要么就是做饭店、美甲店、服装店,要么就是其他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xx店。

不是说这些领域不好,而是往往这些创业者其实没怎么动脑子,也对这些行业认知不深,他们之所以想杀到这个领域里来,纯粹是因为他们看过某些人做这个东西,Z了钱而已。

俗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世界上要ZQ哪怕是“甩开膀子+开动脑子”都不够,还要发挥出众的聪明好汗水才行,更别说不动脑子的那些人了。

4.jpg



他们并不会知道哪怕是开一个饭馆学问也是大了去了的。

我之前去参加新榜大会,樊登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有本书叫《反脆弱》,告诉我们要想致富,饭店这种业务千万不能碰。

因为饭店这种业务的上限是可以看到的,一般的饭店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两个流量高峰,而且饭店的接待能力是固定的,收入的天花板是很明显的。

但是饭店业务的下限却摸不到底,如果一家饭店不好吃或者不被当地用户接受,那真是投多少钱赔多少钱,花多少时间精力都没用。

一个收入有上限,赔钱没下限的业务,你愿意干么?

但是当你对此一无所知的时候,你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开头的丙哥听过我这些话之后反驳我,如果说北京街头的那个老师傅能行,我为啥不行?

我说那位老师傅叫徐文堂,他曾经是邓小平最喜欢的厨师。

徐文堂的老师叫黄绍清,是中国烹饪界里的泰山北斗,徐的两个师兄范俊康和罗荣国都是知名的国宴级别大厨,很受毛主席和周总理喜欢。

徐老爷子得了老师和师兄真传,还融合了酱肉名店天福楼的手艺。如果你能跟他一样,不知道多少公司愿意赞助你开公司了,还用你那一半身家?

那些做事之前不动脑子的人,往往是被行业的隐性门槛挡在门外的。

他们不是不勤奋,只不过往往是在泳池外面练了一辈子游泳,连真正的水池都没摸到边。流了很多汗水,但其中九成都是没价值的。


—— 02 ——  

讲方法论的勤奋很好

但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讲方法论了,总体上是件好事儿。

因为讲方法论和工作规划的人,整体工作效率会高很多很多。

不管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沟通效率,执行效率等等方面,这些人都能很好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更关键的是,相对第一种人,这些人更愿意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愿意想办法向别人学习,来获得成长。

但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中了方法论的毒。

2.jpg


之前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夏,他懂的方法论比我多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他的工作能力却让我不敢恭维。

每次我给他布置任务之后,他都会画一个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和执行路线图;

工作的时候,他会设置很多番茄钟,戴着耳机让自己专注工作;

每次组内汇报总结的时候,各种成长领域大牛的各种理论、方法他都能说的上来,那个熟练程度让我叹为观止。

本来像我这么手残不会画图,精力也不集中的老大叔,对小夏还是很欣赏的。

可后来我发现,每次交给小夏的工作,他反倒是完不成。

别人花四小时写完的文章,他要花六个小时,因为手绘思维导图还要两小时;

别人需要二十分钟就能沟通清楚的事情,他要一个小时,因为他还要花四十分钟把自己想说的东西画成一个金字塔,光寻找论据和观点分类这两件事就要忙活半天。

如果说这些图片要展示给领导和同事,那我举双手赞成,可是小夏就算是写个很简单的新闻通稿,也要先画思维导图,就让我有点尴尬了。

我劝过他几次,可他都觉得这是年轻人的工作方式。好吧,可能我落伍了。


—— 03 ——

最高层次的勤奋是战略勤奋

不同阶段的战略是不一样的

战略这东西,并不是大而空的东西,更多地是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和短期发展路径的综合方案,他的目的是让你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但现在常见的情况是:

年轻人特别愿意谈战略,但实际上对真正的战略发展一无所知;

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谈战略,因为既定的思维框架太多,而且产生了惰性,大脑里从来不会考虑战略。

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战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应该谈战略,要充分的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要把战略建立在充分认知上。

1.jpg

有一个北大高材生刚毕业到华为的时候,给任正非写了一篇万言书阐述公司战略。任正非回复说“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马云也说“刚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

这些年轻人很多是被雷布斯那句“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雷布斯这句话的原意实际要战略勤奋,又要战术勤奋,但是很多年轻人走了极端,单纯的看重战略勤奋,不看战术勤奋了。

但是雷军为说出这句话也是经历了在金山十六年的加班到凌晨。后来雷军也确实痛定思痛,小米后来短短几年跻身TMD,最近要上市了,估值上千亿美元。

而年纪大点的员工则不会这么干,他们往往不愿意谈,或者脑子里在自动回避战略这个词。

因为绝大多数老员工,每天处理的都是日常工作,繁重的重复劳动让他们不愿意思考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做好手上的活儿当然非常重要,但是然后呢?绝大多数老员工只是做好手上的活,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是有模糊的概念,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更不能预期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不同阶段的战略应该是不一样的,但绝大多数人没有care。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

刚入行的年轻人,最应该关注岗位需要你做什么。

入行五到十年的部门负责人,最应该关注公司需要你做什么,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等等。

入行更久的公司负责人,就更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你做什么,比如为公司选择赛道,构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需要思考战略的地方远远不止工作这一个部分。


本文链接:http://www.woshiqian.com/post/4220.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