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体运营 » 正文

这些变局给我对猪价的变化趋势留了一个观察和判断的时间。

23061 人参与  2018年02月24日 19:28  分类 : 新媒体运营  评论

1.jpg

有些变局的出现真正形成巨大影响是需要时间的。比如环保对养猪业的高压态势:当拆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影响到供应量,供应量再影响到猪价。当然,这中间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这些变局给我对猪价的变化趋势留了一个观察和判断的时间。

但有两个变局对猪价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突然的、令人措手不及的。这也是很多“猜”猪价的人所忽略的。很多“猜”猪价的人并不了解屠宰企业的经营手法,也并不清楚屠宰企业压价手段以及对猪价的影响能力,但却喜欢张口闭口“屠企压价”,甚至是“屠企联合压价”。这是明显的臆想和推卸责任的行为。

身份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行为。屠宰企业是买方,猪场是卖方,从古至今,卖方想卖得更高,买方想买得更低,这都是商业交易的基本动力,天经地义的。但你想卖高要有卖得高的支撑条件。压价也一样,压价也要看时机,要看有没有这个资本。为什么“小刀手”买猪出价会高一点?因为他们缺乏压价的资本,但他也会跟着别人压,他不是“屠企”,但他不会压价吗?身份反转一下:养猪人是“屠企”,你会主动加价吗?所以,如果站在养猪人这一边,不要天天去抱怨“屠企”会压价,那是他天经地义的本能,我们要想着怎么不给他们压价的机会。 

1.变局一:短期供应量的变化

我一再强调: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这个事实就是大数据。这个东西中国猪业没有。但没有数据我们也得去判断,那就要靠“信息”,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要高,这就考验你的常识和甄别能力了。而且这个信息要尽可能的广泛:这个广泛指得是更多的渠道(屠宰企业、猪贩子和猪中介、猪场等),和更大的区域范围。也就是:来源越广、越深、越真实,你的判断依据就越可靠。 

判断短期供应量的变化以及对猪价的影响,不容易,这也是很多“猜”猪价人判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是技术含量,它是考验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思考模型、经验、洞察力。

短期供需量的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有:

1)  天气骤变的影响;

2)  节日需求的变化;

3)  风俗习惯的变化(杀年猪、腌熏腊肉);

4)  其它肉类食品价格骤变对猪肉需求的影响;

5)  外调猪数量对当地供需关系的影响;

6)  区域损伤性疫病突发对供需的影响;

7)  边境走私对供需关系的影响(比如越南走私对滇、桂两省的影响)

8)  二次育肥所隐藏了的供应量。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突然变化影响到了短期的供需关系,会带来猪价的突变。有些突变会很快过去,比如天气的影响。而且,如果是区域性的影响,很快就会被商业行为所平息。比如,一个地方猪价短期大涨,会导致外地猪源的迅速调进(天气造成的运输影响除外)。这一切,都需要你在没有大数据支持下通过你的判断力来完成,不同的判断力带来大相径庭的判断结果。 

二次育肥对猪价的影响很大。因为本身二次育肥这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投机行为,而非投资行为。投资行为通常体现在固定资产、优良品种、人才培养和系统建设上。而投机行为更关注猪价的变化,通过价格变化抓机会,这和散户炒股的心态如出一辙。因为二次育肥的投机性决定了它对固定资产投入少,而对价格极其其敏感。所以,他“跑得快”,他在看到了风险的时候会率先躲避(出货)风险,当风险已经出现的时候,他又会率先止损(减少损失,出货)。

我们很多时候更喜欢关注出栏数量(绝对值),而忽略了出栏质量,也就是出栏总重量。我们做一个假设: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猪,如果按标猪每头115公斤计算,那就是出栏800亿公斤,也就是8000万吨。假定这些猪都育肥到150公斤的话,就等于增加了约1.3倍,那么也就是实际供应量增加了30%,2400万吨。如果集中出栏的话,这将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冲击力极大。当然,二次育肥只是一种现象,隐藏的供应量实际未必有那么多。但我个人认为,2017年6月份那次的猪价暴跌和二次育肥有脱不清的干系。 

2.变局二:养殖户心理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我眼里是最大的变量因素,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影响主要在养殖户而很少出现在大的养殖场。为什么?因为规模猪场受条件限制,即使知道猪价会涨,但因为没有条件延迟出栏,所以,就是延迟,也就是10天20天的事情,这种延迟对供应延迟所带来的供应量影响有限。而最有可能的是标猪被二次育肥的人买走。

而散户不一样。散户预测到猪价会涨,很可能会选择压栏,甚至可能压到300多斤,乃至400斤也不稀奇。其实,在云、贵、川、赣、湘等地,这种情况就很普遍。因为这些地区,人们本身就喜欢消费大猪。小刀手和小屠宰场是消耗“牛猪”(超大猪)的主要渠道。 

压栏的本质是在“求大于供”的状态下继续雪上加霜(对于消费端来说)的做法,会进一步降低供应量,进而进一步的推动猪价的上涨,2017年上半年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但这种供应的紧张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实际情况是“供应能力”(请注意,不是实际供应量)在不断地增长。当这种增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地方的“牛猪”大量存在,被猪中介和猪贩子反馈到屠宰场,屠宰场就会根据这种现象进行试探性压价。

请注意,这种试探性压价未必会成功。如果养殖户对猪价的预期依然很坚定,会选择压栏观望。等于这次博弈养殖户暂时胜出(毕竟是暂时的,因为供应能力依然在增加。)但只是风险被押后了而已,而不是消减。屠宰企业依然会根据猪贩子的反馈寻找下一个博弈机会,直至成功。只要供应能力在不断增加,这种风险就像地震能量一样,没有被释放,终究会有一次大的释放,也就是导致暴跌。因为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会集中释放,集中释放的破坏力是无法预计的。所以,一直处于博弈双方之一的屠宰企业等的就是这一天,他们会新帐旧账一起算,直到打压到你的底线。到了你的心理底线,你豁出去了也不卖,才会有一定的反弹。


本文链接:http://www.woshiqian.com/post/3015.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