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伊利事件背后:一桩十年恩怨 一个幕后推手

253109 人参与  2018年05月16日 19:06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3月26日,“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传播开来。伊利股价两天内缩水100多亿。4月9日,谣言发布者“光祥财经”作者邹光祥和“天禄财经”作者刘成昆涉嫌诽谤罪被呼和浩特市检方批准逮捕。这起事件随后引发公众关注,舆论迅速转移到伊利身上。在一系列舆论引导下,伊利被戴上了“跨省抓人”、“侵犯言论自由”的帽子。直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的发声,事情才告一段落。

事件发生后,伊利指认前公司高管郑俊怀造谣,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称,根据嫌疑人的交代,“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有一只幕后黑手花钱雇佣一批网络写手,以网络文章小说故事等形式对伊利及主要领导进行造谣诽谤。伊利还表示,“忍了十几年,不能再忍了。”

看似简单的谣言似乎另有隐情,伊利为何这样说?郑俊怀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伊利与郑俊怀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要解答这些问题,还要从郑俊怀执掌伊利说起。

2.jpg


频繁的决裂

在伊利成立的最初10年间,郑俊怀一直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裁。1993年,郑俊怀带领伊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与1996年顺利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后,郑俊怀与得力干将的矛盾相继爆发。最初,郑俊怀任总经理,牛根生担任副总经理之一。但二人矛盾随着牛根生的崛起逐渐爆发。最终,1998年,牛根生辞职,创建了蒙牛,成为伊利的竞争对手。

双方的决裂是郑俊怀后来一切行为的缩影。牛根生的出走源于郑俊怀极强的控制欲和严格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往往容易跟不同意见的人产生矛盾。而且,这种控制欲与贪欲结合到一起,驱使着郑俊怀不惜铤而走险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与牛根生的矛盾之后,郑俊怀与高管的决裂还在继续。2004年郑俊怀和伊利独董俞伯伟之间的矛盾爆发,成为著名的伊利“独董事件”。俞伯伟公开质疑郑俊怀违规投资国债等一系列问题,并抛出了华世商贸的问题。2004年12月,呼市宣布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郑俊怀以及杨桂琴等四名伊利高管刑事拘留。据悉,检察院在2005年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也供认不讳的有2.4亿元。2005年12月31日,郑俊怀被判刑6年。

2005年,35岁的潘刚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当年伊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在外界看来,在郑俊怀的手下,伊利高管团队矛盾不断,动荡不安,而潘刚的执掌让伊利重新反弹。这恐怕是郑俊怀无法接受的,两个人也由此出现矛盾,伴随着郑俊怀主导的一次次造谣,两人的矛盾也逐渐公开化。

出狱与造谣事件

2008年9月,因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获得两次减刑机会,郑俊怀刑满释放。随后,伊利便饱受骚扰。

先是对簿公堂。2002年,伊利股份定增后,启元投资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4.38%。启元投资购买股份的资金来源于郑俊怀等人的中高管激励奖金以及贷款。出狱后,郑俊怀仍在追讨当年启元投资持有的伊利股权。据伊利透露,郑俊怀出狱后多次找到伊利,以各种理由要钱,甚至起诉当初出面收拾残局的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希望呼和浩特市政府和伊利集团把一些他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股票、资产,落实到他的名下。但这些都没有得到法律的支持,郑俊怀接连败诉。

随后,郑俊怀开始动用造谣的手段。据报道,从2004年开始,郑俊怀雇佣了原内蒙古工会的一位中层干部张三林,对伊利高管及其家人进行了长期的非法调查,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为后来的一系列谣言案提供了大量材料。

2011年6月13日,伊利遭遇到了一次重大造谣事件。一篇题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虚假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据当时的报道,在这起谣言案中,张三林捏造虚假“举报材料”,经过李希晓、张海军等人的层层传递,到达姜林那里并支付其费用,由姜林对虚假材料进行了“加工策划”,散布到网络上,引起极大关注。

已经把公关手段玩得溜的郑俊怀,在这方面自然不难。与此同时,郑俊怀还把高管矛盾继续发扬光大。

2011年5月,郑俊怀受秦和平邀请加入红星集团,随后,二人却最终对簿公堂,诉状显示,“自2011年初郑俊怀主持该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以来,未按公司董事会授权履行职责,导致公司股东无法知情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已经损害到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尤其是对于一些很可能会涉及到股权变更的协议,隆瑞食品甚至连投资方的信息都完全不知情。”而郑俊怀也被指“忘恩负义”,谋取红星控制权。

此外,郑俊怀出狱后仍然不忘“挪用公款”。2013年6月份起,屡屡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声称,郑俊怀侵吞了牡丹江三道牧场的上亿资产。

出狱后的几年时间,郑俊怀的本性没有改变。他仍然想从伊利身上拿到利益,又希望在红星身上得到绝对的控制权。所以,他始终是不断“作妖”,骚扰伊利,搞乱红星,还侵吞资产。反映到公关策略上,收买自媒体把自己宣传成“中国奶业之父”,对外造势为自己控制红星的制造合理性;收买自媒体,造谣伊利。反映到此次事件,便是出乌兰记的造谣事件。

1.jpg


出乌兰记

复盘此次伊利事件的整个过程,刘成昆把郑俊怀说成“奶业教父”,潘刚则说成是抱大腿上位。在刘成昆的文章中,明确提到自己曾被郑俊怀宴请,还开“我比张学良少了个赵四小姐”的笑话。此外,刘成昆还曾多次诋毁过伊利。

而此次事件中,媒体记者表示,这些谣言都是郑俊怀、其女儿郑海燕和李希晓提供的,还让媒体以此为素材撰写文章进行爆料。媒体说:“幸亏我们了解到这都是假消息,不然就上了他们的当”。这些“内幕消息”与刘成昆的谣言文章对比发现,两者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对比2011年的造谣事件,其模式也差不太多。只不过张三林换成了刘成昆,事件变成了潘刚失联。不过,也要看到郑老爷子的与时俱进。除了普通的公关策略,郑老爷子非常擅长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造谣出现后,紧跟着就是大V带节奏,营销号疯狂转发。

由此可以看出,郑俊怀极有可能就是刘成昆背后的人。

从动机来看,郑俊怀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继续纠缠伊利获得所谓的“属于自己的那笔财富”。今年2月27日,一审已被判败诉的郑俊怀再次提起上诉。为了配合这次上诉,借着潘刚出国治病的时机,郑俊怀再度对伊利发起攻击。如果果真能拿到这笔钱,以伊利1800亿的市值,他可以攫取几十亿的利益。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郑俊怀自然是不做白不做。

当然,不得不说伊利的公关真是帮着别人给自己挖坑。只要一有谣言就粗暴地选择报警,这更给了曲解事实的口实。所以说,伊利的公关最好还是放下自己的架子,别动不动就报警。另外,多接触点新媒体。

纵观这25年,郑俊怀跟牛根生决裂,跟潘刚分道扬镳,出狱后又与秦和平对簿公堂,可以看出,此人玩的始终是“零和”游戏,讲求的是控制权。从张三林到刘成昆、邹光祥,郑俊怀非常擅长用公关策略为自己争取利益。从挪用公款事件到侵吞资产质疑,郑俊怀的眼前并没有法律的界限。他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攫取利益,至于奶农、投资人的死活,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这几十年的恩恩怨怨,源自郑俊怀,要解决也只能等郑俊怀真正放弃自己的利益。但可以看到的是,郑俊怀已经不止一次成为谣言的幕后主使,已经付出这么多代价,他势必不会轻言放弃。只要他还在继续,对伊利的骚扰恐怕就永远不会停止。


本文链接:http://www.woshiqian.com/post/4406.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